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小小 BLOG

This is the place where I pour into lov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人生之路,从起点到终点,奔波忙碌中也遇人无数。能有缘遇到,同路,并肩走上一程,即算缘分和幸事。然而人生的残酷在于,绝少或者没有人能一路相陪。所以,人,注定了要学会一个人走。

线条,一种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  

2016-09-15 20:00:02|  分类: 书画论坛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线条,一种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 - 小小 BLOG - 小小 BLOG
 
在艺术创作中,线具有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,可以说,有多少件作品,就有多少种线的形态。但是,只要暂时忽略艺术家、艺术作品之间的个性差异,那我们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些相对稳定的形式规则。在艺术作品中,它们构成了线的基本属性。
在这里,线条的性质有4个方面的判断:
第一,所有艺术品中的线都是痕迹与存在,是心灵活动载体,正如罗杰·弗莱所言:它们“直接启示艺术家的个性”。
第二,线是呈现物象的最简略、最直观的方式,是物象的载体。在所有类型的再现性绘画中,线都可以起到这样一种作用。有些时候,画面仅仅凭借线条就可以充分传达出再现性内涵。
例如人类早期石刻岩画、地画、洞窟壁画、中国的白描、白画、粉本。西方的线性素描艺术也是如此,荷尔拜因、安格尔等大师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 
 线条,一种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 - 小小 BLOG - 小小 BLOG

范曾 白描作品
 
第三,线条本身以及线条在画面上的组合运用都带有装饰性。这种特性或隐或显,有时会依随物象,有时又独立于再现性诉求之外。但不管怎样,装饰性是始终存在的。
第四,抽象的、理念中的线同样影响了艺术创作。在画面上,这种线是无形的,但同时又无处不在。在西方艺术中,它表现为透视法则,完全按照纯粹的几何学原理设计画面。在传统中国画中,它指的是“势”,或“气”,呈现出流动的、生生不息的韵味。
 
线条,一种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 - 小小 BLOG - 小小 BLOG
抽象线描作品
 
基于上述四种认知,艺术家创造出了极为丰富的线条形态,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艺术史传统。从我们的视觉经验来看,物体由体积而呈现于空间中,因体积透视关系,自然产生了物体体积边缘的消失现象,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轮廓线。我们说看到了什么形状时,指的就是这个轮廓线。它是一种稳定的、有规则的视觉现象。
由于人类具有共同的视知觉结构,所以在事物形状的体认上不会有任何差异,真正的差异来自于我们的内在心理结构。同样一个苹果,我们描画出来的结果却是千差万别。 
线条,一种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 - 小小 BLOG - 小小 BLOG
苹果 素描
 
因此,在绘画中出现的线,完全是人类创造的空间境遇中的产物,或者说得更明确一些,是人类心灵活动的产物。沃尔夫林在《美术史的基本原则》的开篇部分即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事例:路德维希·里希特和3个朋友外出画风景。他们都决心把自然描绘得毫厘不爽。虽然题材相同,而且每个人都忠实再现了双眼所见,但最终出现的却是4幅全然不同的图画,其差别就如4位画家的个性差异那样明显。
据此,里希特得出结论说,并不存在客观的视觉,对形体和色彩的理解总是因个人气质而异。从表面上看,这个故事似乎只是艺术史中的一个特例,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艺术史,就会发现这其实正是艺术史中的常理。天地山川、自然万物本身并无不同,但我们的观察与表现方式却千差万别。艺术史中最迷人的风格问题就来自于此。
 
 线条,一种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 - 小小 BLOG - 小小 BLOG

西方绘画材料和工具,相对中国画而言要丰富得多,由此反映在线条的表现中的多变性也更大。如钢笔、铅笔、炭笔、色粉笔、毛笔、刷子等不同特性的笔,以及所运用的绘画材料等,都会在画面上十分明显地呈现出材料自身所附带的不同属性和特征。
而画在不同质地的纸张上或在不同质地的布面上的线条,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。另外,作者在控制工具的力度和速度的同时,也会造成线的粗细浓淡和虚实强弱的不同,由此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自然千差万别,各有特色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3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